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疫情暴发至今,山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堤坝;同时,更坚定不移地扛起一个工业大省的责任与担当,以最大能力、最快速度,千方百计保障好重点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
连日来,日照、潍坊、枣庄、东营、德州等地的医疗用品企业加班加点、应产尽产,各地工信等部门靠上生产一线解决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物资调运、生产研发、资质办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一线。
“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内输外运
1月31日,东营市神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纺粘无纺布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四条生产线暂停日常卫材产品的生产,全力转向生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当前疫情防控所需的无纺布物资,日产可达50多吨。
“春节期间,公司陆续接到500多吨口罩布、医疗防护订单,已发货30余吨,现有库存70余吨,将主要发往省外湖北、河北及省内威海、青岛、日照等地。”总经理助理田维强介绍,因外地员工无法完全到位,生产线上平日里五人一班,而现在大多只能采取四人一班,但他更担心的是公司现有原辅料还能维持二十天左右,但如若不能及时内输原料、外运产品,就有可能面临停机。
神州遇到的难题并非个例。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一家生产企业往往关联省内外多家原料企业,无论是无纺布、松紧耳带等上游原料供应,还是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哪个环节出问题,企业都将无法全力释放产能。
这个问题目前正得到有效破解。“与交通部门联动,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正被打通。”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透露,省工信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建立了省、市两级跨部门工作机制,为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发放专用通行证,并且从1月31日开始,审核放行权限还已下放至市级部门,带来物流通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记者了解到,当天东营市工信局就已就神州公司出货厦门遇到的物流运输问题进行多方协调,1月31日下午相关货品已发出。而在潍坊,1月31日、2月1日两天,当地交通部门已为10余台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办理了通行证。
截至2月1日,全省各地已为66辆跨省、跨市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运输无纺布、原料药等各类原材料350余吨,有效保障了我省口罩、防护服、消杀产品等应急物资正常生产。不仅如此,“绿色通道”的做法还得到进一步借鉴推广:据介绍,为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多地正安排专车帮企业跨省接回春节休假的生产技术人员。截至目前,我省口罩类重点生产企业都已基本恢复生产,产能利用率超过50%。
“靠上服务”争分夺秒挖潜开源
近日,由山东中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负压救护车滤毒系统研发成功,部分样机已交由国内相关负压救护车生产重点企业试装。区别于普通救护车,负压救护车被称为“特大号N95口罩”,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员的安全隔离与转运,此前国内无该类成熟产品。
时间倒回几天前,1月26日下午,作为全国生化防护会员单位的中昊接到了来自工信部和军科防化研究院的通知,希望企业配合北京核信锐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起负压救护车滤毒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没生产过相关设备,又在疫情防控如此关键的时期,一开始企业是有顾虑的。”德州市陵城区工信局副局长梁东升告诉记者,在工信部、省工信厅、市工信局、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工信局的鼓励支持下,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企业讲政治,顾大局,接受了这项紧急研发任务。
实际上,这个过程面临的将不仅是外来专家、物资的通行问题,还需协调解决河北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购置问题。“中昊董事会统筹技术、生产、采购、综合部等人员协调配合,董事长、副董事长紧盯一线协调调度,各级工信部门共同努力,这些难题一一得到破解。”梁东升表示。终于,在1月30日凌晨2点左右,两台负压救护车滤毒系统壳体的试制工作完成。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这意味着,奋战在一线的“战士”又能多出一项先进的防疫“武器”。
多贡献一份力量,疫情就能早一天被战胜。“省内能够生产的,我省组织企业扩大产能、应产尽产、保证供应,但同时,更着眼于挖潜开源。”王新生表示,按照“特事特办,从快从简”的要求,我省持续鼓励动员具备一定生产基础的生产企业,加快改造、新建车间,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帮助申办医用资质,增强防疫物资生产供给能力。
目前,省工信厅已有9个工作组奔赴11个市督导,覆盖我省所有相关企业,组织当地工信部门在重点企业24小时蹲点值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促生产、保供应。总体看,全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有力有序展开,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